浏览 7117 次 / [ 设计教程 ] 耐看的创意都这么设计!隐形同构手法小解读
  • 发布时间 2018-02-26 23:56
  • 引言:视觉符号‘同构逻辑’如何对应信息概念的“语言逻辑’?

    0057-(8).jpg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设计了一副海报,初看没啥,近看很有意思?

    画面文案:
    Donate to save a tree and save 875000 species for free.
    拯救一棵树就等于拯救了875000的物种。
    Rainforests only cover 7% of our planet but harbor more than 50% of the worlds species.
    只覆盖地球7%的热带雨林,却拥有世界超过50%的物种。
    英语不好勉强翻译,不影响大家对本文的理解 *_*

    仔细数下,这幅海报里大概“隐藏”了20余种动物。
    也许海报并不能第一时间引起你的兴趣,因为远看就是一片热带雨林的场景,但是当你离近观看或者在阅读里面的文字时,就会看到画面里的动物了,看出其中一个就会意识到里面还有很多,然后你就会想数数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当然,我们关注的不是里面到底有多少动物,而是设计师为何要使用隐藏手法。它肯定不仅仅是为了引起观者的搜寻欲望。

    我们一步步解析其创作过程,先以文字形式看下

    03.jpg
    任何信息传达在广告创意设计层面都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1)传达主题(品牌创意能力)
    公益海报类里的传达主题一般都是呼吁目的,或者谴责类型的,如禁止破坏环境等。

    2)创意概念(传达创意能力)
    即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的一个观点、故事、想法,统一叫做创意概念,一般一句话(语言文字)就可以表述清楚,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创意概念理解海报的呼吁目的。

    3)设计表现 (符号创意能力)
    将创意概念视觉表现出来,也就是在视觉上翻译出第二步中的那句话(即视觉表现创意概念)。
    翻译需要概念准确,筛选合适的视觉符号--符号筛选
    翻译需要逻辑准确,选择合适的同构逻辑--符号同构
    翻译需要感觉准确,处理合适的风格印象--符号风格


    逻辑解析:
    视觉同构手法不仅是为了把两个视觉符号组合起来,更是为了准确传达海报信息概念——也就是让观众在观看解读视觉符号时,更容易理解背后要传达的信息含义。

    而观众对视觉符号逻辑的理解,一定建立于生活常识,一定来自于生活中对行为的理解。
    此海报的语音逻辑是什么样的?

    WWF需要大家做出义举,哪怕只是拯救一棵树,也就拯救了许多的物种,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就是你的义举,也许看起来渺小,但实际作用巨大。对参与者而言,这种作用是很难体察和觉察的,因为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远离热带雨林。虽然义举的作用并非显而易见,但是确实在发挥作用,这就是隐藏的逻辑意味。
    另外,文案中数字上的对比1和875000,和画面中大量动物,都是在强化小义举大回报的概念。从宣传角度来讲,呼吁每个人都参与,就不用特别大的投入,就是要积少成多,简单的举手之劳,任何人都可以实现。


    符号同构手法:
    隐藏处理——把代表“动物”视觉符号 隐藏在“热带雨林”的视觉符号里,在同构手法里叫“隐形”。这个手法在视觉范畴里很好理解,就是有一个符号看不清,需要仔细观看。有故意隐藏之感。

    02.jpg
    符号同构手法: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视觉同构手法--仿形。因为这里的动物不是真实的,而都是用树木树叶仿形的,这个手法在海报中是为了更好的体现“隐形”概念,如果直接用真实的动物,也可以体现出主题,但是隐藏的搜寻意味就小了。

    01.jpg
    隐形并非只表达以上的语言逻辑,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隐形还有很多层的理解意思,来看下面这组SUV汽车广告创意,你能理解为何设计师要使用这种隐形手法吗?
    符号创意说明图片模板.jpg
    产品卖点:SUV卖点远离城市,畅享自然。
    创意概念:SUV更好的融入大自然!
    设计表现:产品suv符号与迷彩符号的隐形同构。
    逻辑关键词:融入=隐形

    隐形的逻辑还有很多应用,这里仅仅以这两个例子来简单解读下。


    本文的小知识点你get到了没?

    编辑不易,欢迎点赞转发

    更多创意思维内容关注设计大脑微信订阅号

    DOOOR版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