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原创 © 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
缠枝纹,生生世世常相绕,缠枝纹我们都不陌生,往往是以夺目的花朵作为中心,由细密的枝茎叶婉转缠绕,雍荣而不失妩媚,在家用瓷器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图案。


帖子12.6-07.jpg

经典纹饰图赏(懿品博悟供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耳四足盖炉-故宫博物院
然而,要说缠枝纹“最中国”,是要打个问号的。西方学者阿洛瓦.里格尔曾在其著作《风格问题》中指出,它的雏形来自于莲花和纸莎式的连续波浪行纹样,应源希腊人的创造。
关键在于,这两种花是怎么像变形金刚一样演化成藤蔓植物的样子?里格尔认为先人见识了植物强大的生命力,由此产生了植物的崇拜。而花、叶、根等都由茎来连接,植物的茎就被夸张成一条特殊的连接,最终诞生了一条“美的曲线”。


s-16.jpg s-14.jpg

反对者提出“中国本土说”,最紧要的证据也关乎缠枝纹的“骨”。田字秉先生撰写《中国工艺美术史》时,指出缠枝纹来源于汉代卷云纹。那时中国的植物纹样植物系还不发达,但漩涡形、S形或波形曲线,却弥漫在各种图案构成中,形成一片云绕瑞兽的世界。
去过云冈石窟的人,也许会记得一种装饰石窟的团案——忍冬纹,在窟顶、造像上无处不有,它是魏晋南北朝最流行的花纹之一。因为早期的时候,都是运用在佛教用品上,所以通常被认为是跟印度佛教一起进入中国的。忍冬纹弯卷穿插的姿态,近似缠枝纹,通常也被作为缠枝纹的正源。其实它是不折不扣的嫁接产物。

03O7[%R%WY6A`%~SEIV6EUE.png

云冈石窟

帖子12.6-08.jpg

经典纹饰图赏(懿品博悟供图)鎏金翼鹿凤鸟纹银盒-陕西历史博物馆 - 忍冬纹
如果抛开缠枝纹那么多样而繁杂的表像,去透视统一特征,会发现一切都可归为节奏、比例、对称、重复这几点,而这五一不是它的“骨”造成的。

帖子12.64-09.jpg

经典纹饰图赏(懿品博悟供图) 乾隆款斗彩缠枝莲葵瓣纹双螭耳扁瓶-故宫博物院

帖子12.64-12.jpg

经典纹饰图赏(懿品博悟供图) 缠枝莲纹玉圜-营口市博物馆
认识缠枝纹有个诀窍,它们大多数都是“花大叶小”,强调花头,弱化和缩小茎叶,头大身小就像孩童一样,所以看上去有些萌,这种趋势从五代就基本上定型了,明清时期更是如此。

帖子12.6-13.jpg

经典纹饰图赏(懿品博悟供图) 青花缠枝莲纹碟-吉安博物馆
条藤蔓骨,缠绕万种花,这是缠枝纹的包容所在以前长辈们绣在童被上的“扯不断”的纹样,所有的元素都从一条延绵不断的主线条生发出去,可以是花朵,可以是蝴蝶,甚至是葫芦,最后覆盖了整个被面,华丽无比。有老者说:“这就是老子的“万法归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连绵不绝,无止无息,生生不息。


帖子12.6-14.jpg

经典纹饰图赏(懿品博悟供图) 画珐琅开光山水图方瓶-故宫博物院
缠枝花的花中不仅可以有花,还可以有叶、果、动物、植物等等,它可以脱开现实的束缚,将想到的一切事物都镶嵌入其中,它是中国团案上最有道、有艺、有美的一个。

V(MTOJJC[F%T3I$M~H_[(%2.png

以上图片版权归懿品博悟所有,更多详情可观看懿品博悟官网。
百度/360搜索“懿品博悟”即可

COMMENTS已有 0 个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