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三生三世枕上书》正在热播,我也很久没怎么更图啦,一方面私信区还是有些网友和我交流怎么学影视概念的事(工作原因我着实没精力一一回复交流,也没精力做特别详尽的教程视频给大家)。另一方面这项目不少图(包括模型、视频预演)都是我在很有限的时间内奠定世界观、基调所做,画面最终效果能入我眼的为数不多也懒的去修了。所以选当时设计的两个场景的概念为主写此帖子,简单的给大家分享下我工作流程中的一些习惯、技巧。(个人微博ID:尹宏宇)
图为太晨宫概念图
《枕上书》故事里主要出现了天界(包括太晨宫)、青丘、人间、魔族几大区块,在前期概念定位中,均有不同设计师进行设计。这里我主要分享下我设计太晨宫的创作过程。
因为是整个筹备的初期阶段,也由于设计时间的限制,所以创作时,我先忽略掉建筑结构细枝末节的东西,也没过多考虑其具体结构合理与否,重点放在展现它(太晨宫)庄严、祥和、悠然的感觉上。就图而言,还是可以针对结构合理、样式等展开更进一步的设计规划。
图为影片实际画面截图(为了与概念图做更好对比,此图做过水平翻转处理)
在阐述我设计过程明细前,我安插了一张最终实现画面,便于大家参照看看。概念推进、落地环节我后面就不做列举——主要是一些剧组内更为具体的气氛图以及施工图(其他人的设计成果,本人无权分享)。简单口述下,在我省去的这个环节,一般会由经验丰富的制作人员给出合理规范且符合拍摄要求的模型(或平面),再由设计师画出比较接近成片效果的概念图。因此很多概念图后头,是不少路人无人问津、懂拍摄、有经验或拥有良好美学素养的工作者。
下面切入正题。
图为分场景表节选
一般在有剧本的情况下,很少有不看剧本就画概念(那样可能好的情况之下也会成为其中的一种概念可能性探索。但更多时候还是创作者臆想的概念,那就不是专属于这个故事的设计,而是放之四海皆可的设计)。了解故事,除了能感受故事气质所在,还能了解场景的大体空间、调度关系等等。如此即使是很前期,也可以让很多工作成为有效的工作。
上图是剧组中常见的分场景表(基本也是必须之物)。这样一来,每个人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各场景在片中的分量,包括场景中出现的特殊道具(分场景右侧的一些信息我没有截到)、角色等等均可一目了然。我通常在有大体对故事的第一印象、简单勾勒过位置路线之后,就带着这些印象去找一些灵感参考,开始下一步的工作———草图方案。
图为我设计初期做的太晨宫草图规划以及建筑风格参考
我想象中的太晨宫,除了庄严、一尘不染的气质,还有些逍遥、温柔的味道,因此主体两侧我加了拱廊结构。前院空间为了多些层次,结合了园林的感觉。为迎合人物柔情的一面,在院落中央加上水池,另外加上高出的桥(这个是为了破一下前院过平的地势,也方便取景时镜头中能带到一些东西)。我草图有够潦草,不知大家能否看清楚。
图为太晨宫外景全景模型布局概念
模型阶段,结合一些模型素材,快速搭建出自己想要的空间结构。由于创作周期因素,我当时概念图大体结构还是在这个模型框架里,调动不是特别大。但最好是能在后续设计中不断的优化结构、方案。
题外话,创作表达不是拘泥一种的,可以是常见的画一些空间上关系线稿,可以是一些气氛小稿,也可以是用平面规划规划、也或者直接构建3d空间(工作中较少)等(表达手段往往因个人兴趣习惯、灵感来源或者项目对接人的要求习惯而产生一些变化)。就我而言,在我脑海里有一些确定想要的空间结构时,会先进行平面规划,并且草图探索它建筑的风格。在草图与美术指导或者执行美术确定之后,再在3d软件里,用一些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大体块搭建。随后用一些相应准确、相对精致的3d模型(资产)将之前的几何体进行替换。最后渲染出图,再结合更多想要的未能在3d中完成的设计点,于ps中进行绘制完成。
视频为太晨宫、天界、青丘的大环境预演
这里我做了一段概念预演,是整个“神族”的大环境,主要用途是片方、美术指导等多方在开会时能较为直白的谈几处的位置关系以及大的世界观。
美术指导的其中一部分构想,它们(九重天、太晨宫及青丘)是在整个一个生态体系之中,青丘虽是独立场景,但和九重天、太晨宫在位置上,属于“依偎”关系。在更宏观的空间里,“神”与“魔”是成“阴“、”阳”制衡关系(剧中开篇可见)。
图为天界鸟瞰效果图
由于场景较为庞大,整个天界、青丘空间我做了一个场景工程文件,局部天界部分我做了一个单独文件。这里主要是为了阐述空间关系,效果图均为UE4引擎截图,没过多做后期加工修缮处理。
以上预演里我谈到的初期天界概念,由我的好友武磊(微博名:-DING-WL)设计;初期青丘概念,由我的好友杨青凯设计(微博名:杨青凯-yanqing)。
图为太晨宫夜的概念
初期其中一位执行美术(马晓飞)提出也在太晨宫(及天界)概念定调中提出,人为加大日月比例及加上极光等,让它的气质区别于人界。
绘画过程(第一步为ue4引擎截图)
图为阿兰若之梦中行宫的单体设计
附加另外一个设计过程,关于阿兰若之梦行宫的设计。韩老师(美术指导:韩忠)希望在视觉上,尽可能多展现东方感。他提出桃花船的概念——桃舟是从花骨朵到成型的万年桃舟,行船队伍由大大小小的桃舟组成。(此处除了缺美术指导的一张手稿,另因电脑曾出现故障,期间的zbrush过程文件和最终引擎文件均丢失,这里就略过模型制作过程中的一些东西)
图为清沈宗骞的《仙人乘槎图》(美术指导提供的桃花船感觉参考)
在影视设计中,经常会还原古画的一些东西。那些流传至今的壁画、古画,真是留给人们的一个参考、学习大矿——从实一点社会人文的东西甚至是一些中国古典神话的东西等,可以挖掘不少。这是我培养对古代东西感受的一个途径。
言归正传回到这幅国画。它的形自是好看,但更好的还是当中意境。将画里素雅的配色、木舟的趋势、木头苍劲古朴的感觉这几点,融入到概念之中。一个小心得,相信大家也都有这个感受——抄形状不如去理解更内在的东西。
图为阿兰若之梦行宫船队概念图
构思上我认为幻境,还是要与人间的场景有所区分,因此我削弱了船上建筑等人工痕迹(没出现现实中的建筑),强化它们自然呵成的感觉。不过在项目后续工作其他同事的推进里,还是结合了实的建筑,另将后来加入了一些绿植被。
图为影片实际画面截图
图为影片实际画面截图
最后,希望帖子对大家有所帮助~观影愉快 |